服務熱線
400-028-2298
布拖縣位于涼山州東南部,與涼山州的昭覺、普格、寧南、金陽等縣交匯,隔金沙江與云南省巧家縣相望,是一個典型的彝族聚居縣,屬高冷山區半農半牧縣特色縣。全縣幅員面積1685平方公里,有耕地31.65萬畝,林地84萬畝,草地118萬畝。全縣地理特征可概括為“三個壩子四片坡 (指布拖、拖覺、西溪河三個壩子面積共15萬畝和衣某、西溪河、拖覺、交際河四片坡),金沙江和西溪河繞縣而過,縣境內海拔2000米以上高冷山區占全縣幅員面積的89%,海拔2000米以下地區占11%),立體天氣災難多(常年干旱、洪澇、泥石流、冰雹、霜凍等自然災難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)”。境內最高的阿布擇魯山海拔3891米,最低海拔535米,高差3300多米??h城海拔2385米,距州府西昌114公里。轄5個片區工委、3個鎮、27個鄉、189個村、 1028個村民小組,總人口14.4萬人,含彝、漢、苗等13個民族,其中,彝族人口占94%,總人口中農業人口占93%。人均收入不足2500元。
布拖資源富集。主要包括天氣資源、水能資源、土地資源、生物資源、旅游資源等五大資源:
天氣資源:就緯度而言,布拖屬中亞熱帶天氣滇北天氣區,年均氣溫10.1℃,盡管略低,但日照充足,干濕季明顯,小天氣復雜多樣,隨著海拔的升高,天氣差異類似于我國從南到北的天氣變化,由低到高形成了中亞熱帶、北亞熱帶、南溫帶和北溫帶等多個天氣帶。
水能資源:縣境內流域面積大于 100 平方公里的河流有7條,年均水資源總量為17.32億立方米,水能理論蘊躲量在100萬千瓦以上,可開發量為76.8萬千瓦。
土地資源:全縣土地面積約253萬畝,有耕地、林地、草地、荒山荒坡等,其中,90%以上可供利用,特別是土地資源受污染程度較小,適宜開發無公害綠色產業。
生物資源:布拖天氣多樣,生支植物資源種類繁多,并表現出多層次的立體分布。適宜于優質綿羊、高山白楊、山地蔬菜、馬鈴署、蕎麥、燕麥、花(青)椒等特色農產品生產,尤其是藥用植物資源十分豐富,有附子、川貝母、半夏、天麻、蟲草、黃苓、黃蓮、伍倍子等200余種。
旅游資源:布拖地處大涼山腹地,是彝族文化保存最原始、最完整的地區,也是“火把節”的起源地,素有“彝族火把文化之鄉”的美稱,其斗牛、斗羊、斗雞、賽馬、摔跤、爬桿、火把夜狂歡等傳統節目以及民族服飾等都極具特色和觀賞性,開發民俗風情旅游潛力巨大。
近年來,布拖在“把準縣情、找準位置、策略施政”的基礎上,走出了一條“立足資源、依托江河、發展三帶、壯大五業”統籌發展的新路子。立足資源,就是立足水能資源、土地資源、沿江沿河光熱資源、勞動力資源;依托江河,就是依托沿江一帶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優裕的光熱條件,加快農業綜合開發和開發西溪河、交際河水能資源;發展三帶,就是按照全縣地理、天氣、資源、經濟等條件,將全縣分為沿江沿河、三大壩區和高山地區三個經濟帶;壯大五業,就是壯大電力產業、肉羊產業、藥業產業(附子、商品草)、農業產業(蕎麥、燕麥、馬鈴薯),實現脫貧攻堅目標。
布拖是一個農業大縣,農業人口眾多、且農業用地居首,只有充分認清縣情,突出解決農民的收入問題才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根本問題。到此以發展三帶經濟,優化區域經濟布局,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,在沿江沿河12個鄉鎮大力發展農業產業發展布局,以具有當地特點的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;在三大壩區11個鄉鎮大力發展藥業(附子、商品草)、農業產業(馬鈴薯、養麥、燕麥)等特色產業、在高山地區7個鄉大力發展牧業(牛、羊),綜合提升農業經濟。
老房子
新房子
三匠苦蕎原料基地就處于布拖境內,面積約200公頃,平均海拔2400米。此地風景秀美,地勢略高,無廠礦、無牧場、無工業、無污染,日照年2100d,光照充足,是難得苦蕎棲息地和生長地即豐收地,三匠苦蕎基地的建設,帶動了當地苦蕎產業的發展,為蕎農增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。改革開放這40年來,布拖的經濟發展,積極向好,社會穩定,民族團結,脫貧攻堅任務已基本完成,人民生活逐步向小康邁進。
三匠宣傳運營中心